再读《爱与自由》有感
从英国考察回来,我把《爱与自由》又读了一遍,因为我在考察期间,觉得在英国的课堂中充分体现了爱和自由,每听的一节课中,我觉得老师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,师生平等交流,学生开心、快乐、自由地学习。听导游说:从前我孩子是不愿意到学校读书的,可是他到了学校以后,居然催促我快点送他去学校,在学校太好玩了。太好玩了,孩子居然觉得在学校只是去玩的,他是多么的轻松快乐啊!在我们国家,每天吵着不想去学校的学生应该不少吧!为什么这么大的反差?在英国的课堂里,他们把爱和自由做得更加的到位,更加的彻底。
在《爱与自由》一书中也说到了,自由绝不是没有规则的,书中也提到了作者为孩子定下的规则,在规则下,其他的事情学生都是自由的。自由地玩,玩这个不痛快了,你可以玩另外一个,当然你也可以一天都玩这个,不会有人来阻止你。在英国的学前班,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区域在学习,说学习,其实用玩会更好。有些区角有学生自己和伙伴们一起玩,有些区角有老师和他们一起玩,遇到了困难,自己想办法解决,或者和小朋友一起解决,实在没办法了,老师给个提示,自己再想想吧!教室里,没有整齐的课桌,没有老师严词喝令,更没有在课堂里胡作非为、扰乱纪律的学生。我们悄悄走进教室,小朋友主动和我们说Hello,然后又开始玩他们自己的。走到另一个区角,老师再和学生玩连连看:把写了不同音标的卡片背面朝上摆成格子,轮流翻两张,碰到一样的就算赢了,但是拿走卡片的时候要读出这个音标。同样是为了巩固学习这几个音标,老师还准备堆积木、踩地雷等几种不同的游戏。孩子们玩得开心、学得快乐,老师、学生席地而坐,平等、自由,没有固定的模式、时间、地点……一切都在悄悄然、不觉为然中进行着。
而在看到三个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手工任务拼贴地球的时候,他们的独立、自觉让我佩服。老师当时完全没有理会他们,布置好任务,给了他们几张不同颜色的作业纸,简单讲解了以后就去别的区角了。剪刀、胶水、画笔都没有给他们,他们该怎么办?一个孩子主动起身,从抽屉里拿来了铅笔和剪刀,分给每个学生,他们开始工作了。原来,在每个教室,都会有工具柜,不同抽屉有不同的材料,全是学生自取自拿。这不正和《爱与自由》中提到,学生到了教室,自己拿自己喜欢的学具,开始工作,之后想换,现将之前拿出的东西还回原处是一样的情景吗?自由,不是乱来,也有规则。在这样的不同活动中,学生学习知识,体验学习的快乐,同时也体验规则学会交流、处理等问题。
课堂是自由的,是相互尊重的课堂。看似自由的课堂,其实是老师在课前付出了多少心血,多少智慧呢?看似自由的课堂,是老师对学生有着对大的耐心与宽容?看似自由的课堂,是老师付出了多少的爱呢?在英国的教育里,老师们可以做好,我们中国虽然国情等多有不同,但是也因有努力做到更好的想法。
思考自己的课堂,我是不是为学生提前做了太多,为什么不能尝试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呢?课堂上,我对孩子的要求会不会太多、太高?我的课堂,是不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改善?各种问题,各种不足,告诉我我需进步的空间还很大,我要努力的时间还很长。
多给孩子一些爱,多给孩子一些自由,让他们学得更开心,生活得更快乐。
多给孩子一些爱,多给孩子一些机会,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多的锻炼与收获。
多给孩子一些爱,多给孩子一些体验,让他们学会思考,总结感受,获取新知。